葡萄之美,味在彭山。這個夏天,讓我們再聚彭山,共品壽鄉葡萄。
7月25日,第十屆中國彭山葡萄節將在眉山市彭山區開幕。期間,將有開幕式表演、鄉村振興成果展、農產品品質品牌發展研討會、葡萄采摘趣味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,相信慕名而來的四方游客定會不虛此行。
“以節促游、以游帶銷”是彭山大力發展葡萄產業的縮影。近年來,彭山通過扶產業、搭臺子、定政策、引技術、改品種,順勢而為造就了彭山葡萄上億產業。如今,葡萄已成為彭山一張響亮的名片,香飄世界。
趟路子小葡萄大作為
彭山種植葡萄歷史悠久,但一直未成規模,這種局面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改變,葡萄產業呈噴發式增長,觀音鎮更成為當地葡萄產業的先行區、聚集區。
20世紀80年代,觀音鎮還是以種植水稻、玉米、油菜等傳統農業為主。后來,一批以葡萄種植為生的人來到這里,看到這里地勢平坦、土地連片,便決定擴大種植規模。
隨后,這批“先行者”扎根觀音鎮果園村,開始了葡萄產業的擴展之路。隨后幾年,他們通過不斷引進技術、改良品種、擴張種植、規范標準,逐漸在該村站穩了腳跟,并成為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致富能手。
示范效應帶動發展,小葡萄也能奔小康。在這批“先行者”的帶領下,種植葡萄的人越來越多,通過葡萄致富的人也越來越多,而果園村葡萄種植面積也呈噴發式增長。
逐漸,果園村成為彭山區現代農業示范村,并開始向全區輻射。據了解,目前,彭山葡萄種植面積超3萬畝,產值已達到4億元;家庭農場500多戶,并組建了“家庭農場聯盟”抱團發展。
如今,走在觀音鎮果園村村道上,一眼望去葡萄棚連區成片,形成了彭山獨特的風景線;每年仲夏,葡萄成熟,果園村便會吸引四方游客前來,游園、采摘、品果,好不熱鬧。
促發展政府全力扶持
彭山葡萄的發展,農業主功不可沒,但更離不開政府的規劃和扶持。據了解,近年來,彭山區委、區政府致力于打造“大園區+小業主”葡萄產業發展模式,以此實現產業規;蛶椭嗥胀ǚN植戶增收致富。
該區出臺了各種葡萄產業規劃方案,要求園區按照生態農業理念,以自然隔離帶筑造起了無污染環境的“生態葡萄園孤島”,確保葡萄的有機品質。
通過中間平臺流轉,農戶先將土地流轉給中間平臺,經中間平臺略作區劃,再流轉給業主,實現產業區先行規劃布局;搭建“葡萄專業合作社”,實現栽培模式、栽培技術、物資配置、產品品牌、對外宣傳五統一。
組織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捆實施,改善產業區路網、渠網、土壤狀況,提升產業區形象和產業發展基礎條件;組織現代農業千億示范項目、“菜籃子”產品生產扶持項目、菜果茶標準園創建等項目實施,引導產業質量提升。
實行以獎代補,對新獲得馳名商標、著名商標、知名商標的專業合作社或業主,以及無公害農產品認證、綠色食品認證、有機食品認證和地理標志認證產品給予5千元至5萬元不等的獎勵。
目前,彭山的葡萄產業基本形成了產業區域化布局,被省農業廳認定的葡萄萬畝示范區就有2個,分別是觀音鎮果園村為中心的葡萄萬畝示范區,公義鎮馬林村、紅旗村為中心的葡萄萬畝示范區。
造品牌引進來走出去
另外,彭山區還“搭臺唱戲”,不斷提升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譽度。其中,按照“以節促游、以節促銷”的思路,通過持續不斷舉辦葡萄節的方式,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品嘗葡萄。
引進來,還要走出去。近年來,“彭山田野?禮”“彭山耘集”等公共品牌應運而生,成為彭山優質農產品的銷售主力,該區精選的優質葡萄通過各個公共品牌進行銷售,極大提高了彭山葡萄在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。
不僅如此,彭山還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自己的品牌,目前,眾多葡萄業主紛紛建立了自主葡萄品牌,例如“果怡”“彭祖”“紫紅園”“綠逸”等,并借助“互聯網++農業”的發展東風,充分向外展示彭山葡萄的美味。
各種獎項為彭山葡萄這塊“金字招牌”聚力加持。從2012年起,“彭山葡萄”連續7年獲得全國性獎項;2015年,“彭山葡萄”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地保護稱號,2016年,獲評農業部名優特新農產品。